「業者發現利潤遠高於本業,讓企業不願把資金投入真正的生產上!」政大地政系教授林左裕一語道破工業用地變成炒作標的的主因,除了業者發現利潤遠高於本業的生產外,地方政府大肆劃地賺取差價作為地方財源收入也是主因;第一太平戴維斯經理丁紋甄也說,過去5年房市趨緩之際,工業用地不僅年年上漲,部分漲幅甚至逾100%,「未來半年到明年上半年,都會持續那麼熱!」
「業者發現利潤遠高於本業,讓企業不願把資金投入真正的生產上!」政大地政系教授林左裕一語道破工業用地變成炒作標的的主因,除了業者發現利潤遠高於本業的生產外,地方政府大肆劃地賺取差價作為地方財源收入也是主因;第一太平戴維斯經理丁紋甄也說,過去5年房市趨緩之際,工業用地不僅年年上漲,部分漲幅甚至逾100%,「未來半年到明年上半年,都會持續那麼熱!」
【炒作方式1:變相利用政府優惠購地】
2002年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期間,為吸引鮭魚返鄉投資,推出「006688」工業區優惠專案,就是前2年免租金,第3、4年租金打6折,第5、6年租金打8折,承租期間可直接承購,實施後逾千家廠商承租,承租工業地超過800公頃。
對這樣優惠吸引了廠商購地,但對經濟成長卻沒明顯幫助,林左裕分析,廠商標購大的面積土地,未來可以切割、當包租公或轉賣,這些價差就讓許多廠商把工業用地變成投資標的。
【炒作方式2:搶標重劃地】
「另外,地方政府缺錢也是問題主因!」林左裕坦言,地方政府已成最大的土地開發公司,以前徵收用公告現值加成,如此取得土地的成本遠低於市價三成到七成,「於是地方政府就利用這樣的價差,徵收之後轉賣,就可賺取大筆的地方財政收入。」
【炒作方式3:整地切割轉賣】
《蘋果》調查台灣1000多公頃的工業區雖仍荒煙蔓草,但卻早被企業囤置養地。業者指出,有些產業夕陽化,或繼承者不想繼續經營,就處分原有的廠區,但過去的廠區規模動輒上萬坪,許多中小企業也用不到這麼大的地,因此有業者就將廠區買入後規劃公共設施,把廠區分隔成小坪數的土地出售,像是掬水軒、中工、歌林、等公司的舊廠房,都是重新整理後漲價轉售,沒想到異常熱絡。
政府獵地、廠商囤地的結果就是造成惡性循環,林左裕說,現在有很多上市的電子公司大舉投資不動產,因獲利遠高於本業,在惡性循環下,工業生產沒有資金投入,沒有真正的工業生產,也沒工作機會產生,導致惡性循環。
文/莊勝鴻、侯良儒、陳鼎仁
【炒作方式4:惜售出貨】
沒有真正的生產,但地價仍可支撐,太平洋房屋桃園航空城捷運加盟店經理蔡政篤分析,「主要是釋出的產品少,因此就算房市低迷,但工業用地這兩年有仍有一成多的漲幅。」但許多產品總價高,「一般企業也買不起。」全國不動產桃園加盟店店長張克強也分析,「許多工業地的總價入門都以億起跳。」炒作的門檻相當高。
因地價飆漲,想投入生產的企業不會想用被炒高的價格購地,「按照目前的制度,政府一樣會找便宜的地徵收。」林左裕說,於是又會有一批便宜的地出現,因此就算廠商就算沒有生產意願,也會因地便宜而大肆囤地,「未來轉賣、轉租獲利。」
【解決方式】
如何解決囤地、炒地亂象?林左裕建議,若投資氛圍及誘因不不足,政府就得祭出更好的方法,不管是稅賦或其他方式,去吸引真正想從事生產的資金進入,而不是讓廠商、財團便宜取得土地。
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指出因工業用地地價稅特別稅率僅 1%,這麼低的稅率造讓不肖廠商不斷囤地趁機圖利,或遷廠後也不願意出售閒置廠房,造成工業區閒置率過高,而真正需要使用土地的新廠商卻無土地可以設廠的窘境,迫使政府必又持續開發工業區的輪迴。
蕭代基建議政府應該提高閒置工業地的持有成本,除了取消閒置廠商的地價稅優惠外,若強制買回的制度推不動,應加徵類似「空地稅」的方式,增加未使用工業用地的交易成本,促進工業用地的使用率,減少囤地、炒作的狀況發生。
工業用地到底有多「夯」?外商「第一太平戴維斯」透露,今年前八月他們累計經手交易金額約70億元,當中有44億元就是來自工業不動產,佔比超過60%,過去該公司9成人力是放在市區不動產,但現在有8成的人在媒合工業不動產。
「你們怎麼會想關注工業地?」採訪當日,第一太平戴維斯經理丁紋甄起初一臉訝異,因為工業用地的交易總額,大多低於商業不動產,並不太受外界關注;然而,過去5年房市趨緩之際,工業用地不僅年年上漲,部分漲幅甚至逾100%。
丁紋甄指出,像在五股工業區,5年前鄰近馬路的土地每坪單價約60萬元、巷弄裡約40萬元;但是到了去年,馬路旁已漲到90萬元、漲幅5成,巷弄裡更達75~90萬元,漲幅至多125%,「未來半年到明年上半年,都會持續那麼熱!」
文/陳偉州、侯良儒
5年翻倍漲!工業用地「夯」到爆
對於如此驚人的市況,信義全球經理王維宏歸納4大因素:第1,奢侈稅2011年上路時,由於工業用地被排除在外,有投資客便把資金,從住宅市場轉至工業用地,進而哄抬價格。第2,則是部分台商將中國廠房移回台灣,驅動土地需求。
第3,近年台灣大型量販、流通業的興起,帶動相關業者的倉儲需求,此時單價相對低廉的工業用地,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。第4,則是城市化的擴展中,許多原先作為工業用的土地,將陸續轉為商業用地,引發廠房遷移至其他工業用地。
「因為持有成本低,的確有些人買了放著。」丁紋甄不諱言,工業用地逐年攀高的市況,確實與有心人刻意囤地有關。她分析,熱門工業區的土地單價較高,囤地現象較不顯著;但在較冷門、單價較低的工業區,情況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。
「就像現在桃科一期雖然閒置嚴重,但價格卻居高不下,就是受到周遭(熱門工業區)的價格帶動!」丁紋甄進一步指出:「工業地囤地概念就是,進場門檻低、(資金)壓力小,等到這一波漲幅漲到開心為止,然後再出場。」
就晚近10年來看,王維宏描述,頭5年呈現緩漲,「這5年漲比較多。」而在價格遭墊高後,雖然現在尋店的廠商還是很多,但價格已然成為交易的障礙,「因為新北、桃園、新竹都上漲滿多的,就企業來講,超過能夠負荷的(能力)。」
有關南北工業用地的價格現況,王維宏分析,北部工業區的交通方便、勞力供應相對充足,「問題就在於價格過高!」至於南部地區,則因為地理位置、產業群聚性沒有北部好,所以閒置率較高,土地單價也多低於北部。
資料來源:信義全球經理王維宏
奢侈稅2011年上路時,由於工業用地被排除在外,有投資客便把資金,從住宅市場轉至工業用地,進而哄抬價格。
1
部分台商將中國廠房移回台灣,驅動土地需求。
2
近年台灣大型量販、流通業的興起,帶動相關業者的倉儲需求,此時單價相對低廉的工業用地,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。
3
城市化的擴展中,許多原先作為工業用的土地,將陸續轉為商業用地,引發廠房遷移至其他工業用地。
4
工業地翻倍飆漲4大因素
近年台灣部分工業地出現「囤地炒作」亂象,但這並非我國獨有,其實國外也曾經歷投資炒作導致工業地飆漲、影響產業發展的情況,例如日本便曾發生熱絡房市一夕崩盤、陷入經濟衰退「失落20年」的血淋淋案例。
1986至1991年間,日本發生房地產價格和股市飆漲的「泡沫經濟」,在東京、大阪、神戶等大城市,工業地價格在6年內大漲162%、商業用地狂漲302.9%,但當時日本GDP(Gross Domestic Product,國內生產毛額)年成長僅約5%,顯示民眾收入成長追不上房價上漲,房地產的熱況,其實是投機行為造成。
「泡沫經濟」嚴重妨礙實體工業的發展。因為建築用地價格飆漲,導致許多銀彈不夠充足的工業廠商,無法擴大規模。1991年,海市蜃樓般的日本房地產榮景一夕崩盤,經濟立刻出現大蕭條,陷入「失落20年」,至今復甦力道仍疲軟。
「合法占用」工業地卻不生產,藉機炒作地價的現象,在美國洛杉磯也曾發生。2007年,洛杉磯「都市計畫局」曾公布報告指出,該市由於經濟表現強勁,對於工業地的需求成為全美最高,卻隨之出現許多不事生產、期待地價上漲的「屯積工業地」行為。這些屯地者開出的高價格,嚇跑了想要承租工業地的企業。
報告指出:「工業地的地主,可能手持土地卻不投資任何工業活動——只因預期土地留待未來處理,更加有利可圖。另外,地主對持有廠房的疏於維護,加速了工廠結構的老化,並使得『不投資』的惡性循環更加嚴重。」
例如,在洛杉磯市中心、西區和星光熠熠的好萊塢,許多住宅開發商大肆購買工業土地,並將它們改造為高級住宅區,製造令人樂觀的房市現象,炒高附近的地價,導致當地一些重要的產業,難以在洛杉磯做生意,而新興產業也沒有信心進行投資。這些問題,顯然和台灣類似。
遏止炒作、保障勞工 西雅圖規範工業地需用於生產
國外政府如何解決囤地問題?美國西岸大城西雅圖的做法值得借鏡。《西雅圖時報》2007年報導,有地產商在工業區買下16公頃土地,期望此地未來蓋高端商店,這種投機行為導致地價和租金雙漲。為杜絕上述炒作,西雅圖政府祭出新規,嚴格限制工業區內建設商辦與零售商店的面積,以確保工業地確實用於生產和製造,同時保護當地勞工,這項政策獲得當地勞工團體的讚揚。
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政府規定,工業區內僅開放84坪用於建設商辦或零售商店。加拿大西岸大城溫哥華則僅允許71坪用於商業辦公室,302坪用於零售商店,其他區域都要用於製造業。
另外,密蘇里州聖路易市的工業區,也面臨地價高漲的問題。為此,有顧問人士建議,當局應進行「工業地保留計畫」,並將計畫公諸於世,藉此遏阻土地炒作行為。